6月8日,我国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发布,平乐郭氏正骨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入选优秀实践案例非遗代表性医疗项目。
据介绍,自2006年起,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共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推荐了347个案例,涵盖我国非遗十大类别。经评审,共遴选出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其中,民间文学类3个、传统音乐类5个、传统舞蹈类5个、传统戏剧类5个、曲艺类6个、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5个、传统美术类5个、传统技艺类8个、传统医药类3个、民俗类5个。
附: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结果
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结果 |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编号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所属省份 |
民间文学(3) | 吴歌 | Ⅰ-22 | 上海市青浦区 | 上海 |
刘三姐歌谣 | Ⅰ-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 广西 | |
玛纳斯 | Ⅰ-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 | |
Ⅰ-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 |||
Ⅰ-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传统音乐(5) | 梅州客家山歌 | Ⅱ-11 | 广东省梅州市 | 广东 |
傈僳族民歌 | Ⅱ-17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 | |
海州五大宫调 | Ⅱ-41 | 江苏省连云港市 | 江苏 | |
西安鼓乐 | Ⅱ-61 | 陕西省 | 陕西 | |
南音 | Ⅱ-71 | 福建省泉州市 | 福建 | |
传统舞蹈(5) | 井陉拉花 | Ⅲ-3 | 河北省井陉县 | 河北 |
高跷(海城高跷) | Ⅲ-9 | 辽宁省海城市 | 辽宁 | |
兰州太平鼓 | Ⅲ-15 | 甘肃省兰州市 | 甘肃 | |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 Ⅲ-24 |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 | |
堆谐(拉孜堆谐) | Ⅲ-82 |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 西藏 | |
传统戏剧(5) | 昆曲 | Ⅳ-1 | 江苏省 | 江苏 |
豫剧 | Ⅳ-23 | 河南省 | 河南 | |
粤剧 | Ⅳ-36 | 广东省广州市 | 广东 | |
黄梅戏 | Ⅳ-60 | 安徽省安庆市 | 安徽 | |
琼剧 | Ⅳ-130 | 海南省琼剧院 | 海南 | |
曲艺(6) | 西河大鼓 | Ⅴ-5 | 河北省河间市 | 河北 |
京东大鼓 | Ⅴ-10 | 天津市宝坻区 | 天津 | |
绍兴莲花落 | Ⅴ-23 | 浙江省绍兴县 | 浙江 | |
赫哲族伊玛堪 | Ⅴ-42 | 黑龙江省 | 黑龙江 | |
四川扬琴 | Ⅴ-75 | 四川省曲艺团 | 四川 | |
数来宝 | Ⅴ-115 | 北京市东城区 | 北京 |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 | 抖空竹 | Ⅵ-4 | 北京市西城区 | 北京 |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 Ⅵ-11 | 河南省焦作市 | 河南 | |
蹴鞠 | Ⅵ-17 | 山东省淄博市 | 山东 | |
沙力搏尔式摔跤 | Ⅵ-22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 内蒙古 | |
峨眉武术 | Ⅵ-23 | 四川省峨眉山市 | 四川 | |
传统美术(5) | 砖雕(固原砖雕) | Ⅶ-38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 宁夏 |
热贡艺术 | Ⅶ-49 | 青海省同仁县 | 青海 | |
竹编(道明竹编) | Ⅶ-51 | 四川省崇州市 | 四川 | |
民间绣活(夏布绣) | Ⅶ-77 | 江西省新余市 | 江西 | |
维吾尔族刺绣 | Ⅶ--7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 新疆 | |
传统技艺(8) |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 Ⅷ-1 | 江苏省宜兴市 | 江苏 |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 Ⅷ-7 | 江西省景德镇市 | 江西 | |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Ⅷ-24 | 浙江省桐乡市 | 浙江 | |
苗族蜡染技艺 | Ⅷ-25 | 贵州省丹寨市 | 贵州 | |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 Ⅷ-88 | 山东省潍坊市 | 山东 | |
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 | Ⅷ-98 | 重庆市荣昌县 | 重庆 | |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 Ⅷ-147 |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 福建 | |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 Ⅷ-175 | 浙江省泰顺县 | 浙江 | |
传统医药(3) |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 Ⅸ-4 | 山西省太谷县 | 山西 |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 Ⅸ-6 | 河南省洛阳市 | 河南 | |
传统中医药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 | Ⅸ-11 | 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
民俗(5) |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 Ⅹ-3 | 湖北省秭归县 | 湖北 |
中秋节(大坑舞火龙) | Ⅹ-5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香港 | |
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 Ⅹ-75 | 贵州省石阡县 | 贵州 | |
民间信俗(鱼行醉龙节) | Ⅹ-85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澳门 | |
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 | Ⅹ-87 | 湖南省汨罗市 | 湖南 |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嘉庆元年,由清代正骨名医郭祥泰创建。郭家世代居家行医,族内秘传,建国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清廉而闻名。平乐郭氏正骨有着手法整复、甲板固定、内服外敷、筋骨并重、辨证用药按摩活筋和功能锻炼等一整套诊疗方法和后期康复疗法,诞生两百余年来历经几代传承,由民间医术上升为独特的学科体系。2009年演绎郭氏奇术传奇历史的电视剧《大国医》在CCTV—8播出。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标志着继去年“洛阳正骨”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平乐郭氏正骨(洛阳正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乐郭氏正骨发源于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是我国骨伤科的一支重要学术流派,与洛阳牡丹、洛阳水席、龙门石窟并称“洛阳四绝”。
平乐正骨正元堂由平乐正骨第八代传人郭芫沅于2009年在洛阳市瀍河区创办。正元堂内设有洛阳市平乐正骨文化研究院、洛阳市平乐正骨博物馆,正元堂上下两层,面积近900平方米,医务人员20余人。其中平乐正骨第八代传人郭芫沅师从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洛阳正骨医院创办人(之一)郭宗正大师。正元堂不仅传承平乐正骨的传统治疗方法,还发展了一些特色的中医治疗项目,纯手工制做中成药,取得五项中成药的国家专利。
平乐正骨博物馆以展示洛阳平乐正骨文化,再现洛阳平乐正骨医技为主题,以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了洛阳平乐正骨的起源、传承、传播的不朽传奇,以历代洛阳正骨人使用过的医疗器具和医技秘籍,再现了洛阳平乐正骨中医中药济世活人的历史场景。
让社会公众沿着洛阳平乐正骨历史的发展轨迹,走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了解洛阳平乐正骨的文化渊源和内涵、认知洛阳平乐正骨的精湛医术和技艺,洞悉洛阳平乐正骨的医者仁心,传播洛阳平乐正骨的良好医风和医德;并以此弘扬洛阳平乐正骨文化,传承洛阳平乐正骨医术,繁荣中医正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