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二十五岁的郭宗正:朝碧海而暮苍梧

时间:2022-05-28   访问量:86

一九三七年,爷爷郭宗正二十五岁。


他常想:医生就应该在病人中间,就像演员应该天天在舞台上一样。只读书不临床的医生永远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医生还应该见多识广,要敢于接大病,一遇见大病就走,怕担责任,永远别指望能有什么长进。


明朝末期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年少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他说大丈夫应该四处游历增长识,而不是徘徊在家乡的尺寸之地。爷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样践行了这一点,为自己青年时代书写了厚重一笔。

这一年,爷爷郭宗正走出家乡,开始在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行医,历时四年。

江苏盐城,古代被称为“盐都”,盛产海盐。


郭宗正来到这里,见到这里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苦、更累。大多数盐农住在凉棚和茅屋里。人们衣着满身汗碱的短裤薄衫,终日在水中劳作。


经过了解发现,很多盐农都有一种病“痹”,关节肿大,浑身疼痛,膝痿腰软,行动不便,痛苦不堪。严重者两膝内侧肿痛长达多年难消,不能正常走路。这种情况在方圆六、七里的盐场有四十余人,有的病轻,有的病重。很显然,这时因为气候和工作环境引起的。


郭宗正决心一试身手。


经过数天研究,他欲用《辨证录》中的《真火汤》来加减治疗。方向确定后,郭宗正自费购药,又买来一个大瓷坛,请了两个帮工,在一处空地上开始制药。他告诉有疾在身的盐农们,每天下午可用木勺到瓷坛中取药,做成药汤服用。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许多盐农的病情已经得到好转康复。


今日,在江苏盐城有一处地名叫“老坛场”,就是因为爷爷郭宗正这一瓷坛的药物而得名,后来人们省掉了“场”字,称这个地方为“老坛”。

一九三八年,爷爷郭宗正在浙江行医。


因西安事变被囚禁在浙江溪雪窦寺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左臂骨折,蒋介石获悉爷爷郭宗正恰好在浙江,慕名派人来请。


经过仔细诊断,确认是侧颈外展性骨折,又号了脉象,只见将军的左肩肿胀,就说:“肩部肱骨外伤,给我找个助手来!”一个上校军官道:“郭先生别急,有医生做助手,正去溪口买药,马上就回。”爷爷说:“中医传统使用的是无痛无切口的治法,我治疗后还要写医案和诊案。”


随即爷爷就分析病情说:“由于跌仆时上臂处于外展位跌倒,身体向内侧倾斜,手掌着地,暴力沿伤肢纵轴向上冲击,致使肱骨外侧颈骨折。骨折近折端因受岗上肌、岗下肌的牵拉,而有轻度外展,外旋移位…”


待助手回来后,爷爷让病人仰卧在床,让助手固定病人腕部,运用平乐正骨手法,骨折复位额摩擦声清晰可闻。


“好了!”爷爷说。只见床上的病人没有了痛苦的表情,事后才知道,这位病人原来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张学良康复后,特意为郭宗正题词:“仙宫亦寂寞,乘风下瑶台。毅庵三生幸,请的骨圣来。”

后来,爷爷郭宗正辗转来到西安,遇到了共产国际派驻中共的代表布劳恩。布劳恩左腿有着多年疼痛,被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痛苦不堪。


布劳恩躺在病床上,是一位略显清瘦的年轻人,络腮胡子大眼睛,面色苍白。在做了常规检查之后,爷爷通过翻译问他:“能不能吃中药?”得到肯定答复后,布劳恩开始接受中医治疗,这对他来说很新奇,他告诉爷爷:“无论用什么办法,有效就行。”


爷爷给布劳恩在处方上写了18味中药,叮嘱布劳恩的爱人李丽莲,让布劳恩从今天开始吃药,并告知煎服方法。经过月余的调养,布劳恩康复了。


康复后的布劳恩到了延安,他一直把爷爷开的处方当做宝贝收藏着,还用它治好了许多腰腿疼的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百姓,以至于延安的人都以为他和白求恩一样是一位洋医生。


插图:爷爷带我在山区看望孩子们

一位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做到知行合一。平乐郭氏正骨历来重视实践的作用,多接触病人,爷爷那个年代学习和实践机会缺乏,要想多开阔眼界就要走到外面去,增加自身阅历。


在那个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年代里,爷爷需要待着干粮经常一天走上几十里的路途,风餐露宿,我常思考:是什么激发了爷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求索之心?


爷爷曾对我谈起:“年轻时候能到各地城市、农村走走,这些经历和实践大大提升了我对中医骨伤的认识,形成了我判断价值的标准和人生的追求,通过游历行医,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加深了我对周围人的爱,加深了我对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爱。有了爱,就有了责任。”


插图:友人给爷爷郭宗正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