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文化感悟:平乐正骨与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

时间:2023-04-29   访问量:40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在黄河岸边古老的土地上,历经230年发展、八代相传,厚泽苍生,医人无数,因其医术精湛、疗效显著,享誉中外。在这230年历程里,平乐郭氏正骨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在平乐正骨正元堂会议室中央醒目处,悬挂着一副题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它出自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于1993年写下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

费老曾对这十六字“箴言”做出过解释:“人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各美其美),还要包容和欣赏别人创造的美(美人之美),然后将各自之美和他人之美有机结合,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同美,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无数个体美相结合达到的一种平衡。”

一、“各美其美”

“各美其美”,原意是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各自守护着各自的文化特征。这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是对民族价值和内涵的坚守。世界各民族文化如此,社会团体、中医流派、个体之间亦如此,都要尊重好、培育好、发展好自身文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故事一:郭宗正创办平乐正骨学校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代表之一,民间学术流派众多,但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传承难”的问题,平乐正骨同样如此。

1985年,75岁高龄的郭宗正老先生,虽然已年逾古稀,仍斗志昂扬,在遵从毛主席周总理的“要多带徒弟”的教导下,在遵从高云峰先生说到的:“你们兄弟要把平乐正骨传承下去”的遗愿驱动下,为使平乐正骨医术传遍全国,解决正骨人才匮乏的局面,他想到了办平乐正骨学校。他说道:“我一个人不停地看病,能够看多少,要是能把郭氏正骨传授给更多的人,造福社会,岂不是更好嘛!”。老人家下定决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一定要实现。

创办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及全家族人们共同的夙愿,他们深知作为平乐正骨的传承人,这是对平乐正骨发扬光大所担负的责任;是对忍受病痛折磨的骨伤骨病患者所应尽的义务。还有那些热心教育事业的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极为重要的工程中来。


故事二:郭芫沅开办平乐正骨非遗传承班

2019年,平乐郭氏正骨法第八代传人、河南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郭芫沅院长开始面向社会公众招生,传授平乐郭氏正骨技艺,这一举措不仅为中西医专业人士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广大的中医爱好者打开了方便之门,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当中来,扩大了传承人规模。

每一项非遗都是民族智慧结晶,经过代代淬炼和传承才成为经典。想要延续下去,就需要寻找后继传承人来共同发扬。向社会公众进行传承,让高深的技艺和普通爱好者之间不再有那么远的距离,是保证非遗“活下去、火起来”的基础。一项非遗技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取决于传承队伍的质量,把好这一关,才是对非遗技艺最好的保护。

二、“美人之美”

费老认为:在文化上,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交流与学习也会成为一种趋势。所谓“美人之美”,就是要看到不同文化的长处,要善于尊重和欣赏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这就需要开展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理解。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在医学发展史上经常会出现“中西医之争”,平乐正骨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个小故事:

东方风来满眼春

故事三:向西医学习的郭聘三

平乐正骨有一位名医,叫做郭聘三。在距离洛阳100多公里的郑州,来了一位叫亨利的美国传教士,在教堂附近开办了一个洋诊所。亨利是个科班出身的外科医生,他医术高明,刀伤骨折,溃疡化脓,风寒风湿,一概都能治好。渐渐地,亨利诊所的名声也传到了平乐正骨的郭家大院,引起了郭聘三的兴趣。

作为同行,既然不少人都说西医比中医好,那它究竟好在哪里?可不可以相互借鉴呢?郭聘三想认识一下这位亨利医生。郭聘三决定到郑州去开办一个诊所,倒不是要和洋人比试高低,而是想学习西医的精华,提高平乐正骨的水平。

郭聘三到了郑州以后,一边给人看病,一边打探西医的特点。时间不长,他就学到了西医的一些看家本领。比如患者开刀消炎要用盘尼西林,伤者得用止痛片。这些药虽不能根治病痛,但一来服用方便,不用像中药那样煎熬,省去了不少时间和麻烦;二来见效快,比中药缩短了疗程。郭聘三在给患者诊治的过程中,也尝试使用一些西药,效果不错。

郭聘三凭借着刻苦学习与钻研,将西医逐渐融入到平乐正骨的体系里,将中西医各自优势发挥出来,最终受益的是百姓们。

“求同存异”是中华民族宽广胸襟的体现,也是平乐正骨人价值追求的体现。我们乐于接受不同的文化技艺。用宽容和发展的精神,去欣赏自身之美、接纳他人之美,是平乐正骨不断保持前进的原动力。

这个故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后续,亨利儿子有次骑马不小心摔伤了,情况比较严重,按照西医的处理方法,只能是截肢。万般无奈之下,亨利只好将儿子送到郭聘三这里,经过郭聘三的悉心治疗,亨利儿子很快康复了,书上记载:“月余而愈”。亨利不无感慨地说:“平乐正骨真是太神奇了,看来中国绝技,西法也不敢相比啊!”

随着亨利对中医及平乐正骨的深入了解,他与郭聘三成为了好朋友,也开始研习中医技艺了。

四、“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人类共存的一种理想状态,这也是费老提出的群体之间共处的基本守则,这八个字是对共享共赢理念的诠释,是对平等自由思想的体现。

“美美与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不仅要包容不同价值标准的存在,更要进一步赞赏不同的价值标准,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

“天下大同”(出自《礼记·大同篇》),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是“美”的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即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亲相爱的相处之道,也是文明之间彼此理解、尊重的和谐之美。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故事四: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中医界参加联合国展览

2016年9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人权事业】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展出。李克强总理带队并参加了展览活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郭芫沅的手法接骨图片,在这次活动中被采用并展出。


古都洛阳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地,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种子,还让恺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异域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道南洋。在中医领域,平乐正骨以技艺为桥梁,结识了许多国际友人,成为世界了解中医的一个重要窗口。

平乐郭氏正骨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与张把经世致用的中医技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积极运用所学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抱负。从创始人郭祥泰开始,郭贯田、高云峰、郭春园、郭宗正、郭维淮等传人都把“悬壶济世、悲众生为职业要求,把仁慈和善良的当做美德,愿与他人为善,与世界为善,愿将他人的悲欢熔进自己的生命里,愿去守护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追求创造出一个互爱互助、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

这些,也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