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神州天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时间:2023-06-10   访问量:38

“你只管往前走,路总是可以走出来的,尽管困难重重,再大的困难也一定会克服的,你只管向前,不考虑后退。“

这是爷爷郭宗正说过的一句话。

人如其言,爷爷郭宗正的一生就像这铿锵有力的话语。生而为人,坎坷是常态,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中走向新生。了解爷爷的一生,你就会明白:最好的人生,不过是择一事,终一生。

而这一生,又是一场觉醒的过程。

人生的起点,是命运决定的;人生的终点,是自己决定的。而起点和终点之间,是不息的奋斗和永不言弃的成长。

爷爷自幼酷爱读书,只要回到家里总是手不释卷,经常忘记吃饭、睡觉。直到 90多岁时,他还保持着每天读书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的习惯。正因为他博览群书,让他从浩繁的中医书籍中掌握了其中的理论精髓,奠定了爷爷从事中医正骨医学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爷爷从洛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孟津送庄、上屯、平乐等地的学校任教,有段时间还担任过校长,总共从教10年时间。此段经历,丰富了他的知识涵养,比起同龄人,爷爷读书多、学问广,他能够读懂医书中的深刻道理,并将其运用在平乐正骨医术的实践当中。

直到上个世纪的 40 年代,爷爷离开了教育战线,最终回到了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的怀抱。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广读医书,靠着强记博闻及其勤奋努力,他精研平乐郭氏正骨理论,耳濡目染三爷郭健三精湛的正骨手法,认真学习大叔郭光甫的正骨临床经验,虚心接受三娘的悉心教诲,博采众人之长,最终成为平乐郭氏正骨的佼佼者和地地道道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集大成者。

“世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心中有书,脚下才有路。这世上从没有天降的好运,只是读过的书换来了筹码,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终究,还是读过的书,掌握的本领,为爷爷郭宗正积攒起在平乐正骨传承、发扬这条道路上无畏前行的资本。

见过自己,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


未来的一切,也有了方向。


1957年,洛阳专区(平乐)正骨医院成立。

在三娘高云峰的带领下,爷爷开始发挥才能,对于医院的发展、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他对正骨事业和正骨教育的认识和热爱,让他成为了医院里的业务骨干。

一次,外地来了一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病人,这是一个十分难以整复的病症。大家整治了半天仍然没有能够复位,只好去叫爷爷郭宗正。经他三下五除二地整治,患者肱骨骨脱位很快整复,这种整复方法,从此被沿袭传承下来,直到今天。

外髁翻转骨折、内髁翻转骨折,在别的医院里一直都是需要手术的,但是,经爷爷反复琢磨、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手法整复的办法,从此,这种疾病不再手术,为病人解除了不少痛苦。

有一次,河南省卫生厅到医院里参观,爷爷为参观者示范整复脱位医术手法,为一个陈旧性胯骨脱位的中年病人一次整复成功。参观者惊叹不已,卫生厅的领导也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说:“神医!神医!”

爷爷还喜欢带着我们到白马寺门前义诊,有次义诊过程中,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小孩子来到爷爷面前,当时就要给爷爷磕头,大家都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她扶起来,问她有什么事。

这位妇女说:1997年她和丈夫来洛阳旅游,因天下小雨道路泥泞,她被滑倒在地,造成左胳膊前臂骨折。当时她已经怀孕5个多月了,手法整复之后,爷爷要给她开中药,她担心影响到胎儿,就问:会不会影响孩子?爷爷告诉她,刚才给她把脉时就摸出来了,都考虑在内了。

尽管如此,刘金娥夫妇还是不大放心,又到白马寺里烧香拜佛,许下心愿:孩子要能平安生下,三岁时一定来磕头还愿。三年过去了,刘金娥的小男孩三岁了,他们一家三口又来到了洛阳白马寺,夫妇俩还在为“还愿”的事展开了辩论:到底是应该把愿还给菩萨,还是爷爷郭宗正?

刘金娥讲完这个故事,周围人都不约而同鼓掌了,爷爷问她给孩子取的什么名字,她告诉爷爷:为了不忘郭大夫的恩德,给孩子叫“思国”,国家的国,取个同音字!

出色的医术水平,并不能让爷爷避开历史的洪流。

在那段特殊时期,爷爷遇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退缩,从来没有想到结束,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他所思考的依然是先祖遗留的平乐正骨事业的兴衰以及平乐正骨事业的未来和发展。

身边许多同样遭遇的人,让爷爷再一次看到了众生皆苦,更坚定了他重返杏林,“为生民立命”的决心!

在“牛棚”里的时候,爷爷仍然没日没夜撰写正骨论文,写下来数十万字的理论文章,在当时医院获奖的12个奖项中,其中有8个都是爷爷的心血,镌刻着郭宗正的名字。

医术上进步的喜悦,抵消着一部分现实中的伤痛,这时的爷爷既见庙堂,也见江湖。这不仅仅淬炼了他的性情,更是开阔了他的格局,从此眼中有天地,心底存乾坤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装得下委屈,鼓足勇气往上攀登,是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向“大我”的蜕变,会有困苦,知进退,有格局,强化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值得的出路。

都说相由心生,爷爷的眉宇间总存着一份悲悯和慈祥。

为医的后半生,他致力于将慈悲的关怀洒向人间。

1984年,年逾古稀的爷爷满载着人生的苦和乐退休还乡了。

由于他的高超医术和崇高医德早已闻名遐迩,平乐村里的干部、群众用非同寻常的方法隆重欢迎他归来:村里集资10万元,将村卫生室扩建为平乐正骨医院,并且推举爷爷为院长。望着久别父老乡亲诚恳、期待的样子,爷爷没有一句推托之词爽快地应允了。

仅仅三年时间,他就使平乐正骨这个乡村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医院的医护人员由原来的三、两个人,发展到 32人;还添置了 3 台X光机、激光治疗机以及其他医疗器械;病床的床位从无到有发展到数十张;平乐正骨医院的知名度骤然提高,影响力波及到陕西、山西、江苏、湖北、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骨伤患者,许多都是几经转院,四处求医都难以医治的骨伤杂症。

1988年,爷爷决定创办平乐正骨学校。

曾跟随三娘高云峰创办过平乐正骨学院的他,深深地知道办学的不易,这里面的难题也绝不是单一的,甚至接二连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学校校舍、师资领导、教学设备、吃饭住宿、教材问题等等,一股脑儿蜂拥而至。

曾经历过旧社会坎坷生活的艰难考验,饱受过特殊时期的折磨与洗礼”,有着近 80 年的人生阅历,其人生经验、教训、成功、失败,辛、酸、苦、辣,什么都尝过的清瘦年迈的爷爷,面对着诸多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他说道

“你只管往前走,路总是可以走出来的,尽管困难重重,再大的困难也一定会克服的,你只管向前,不考虑后退。“

那时候,爷爷既是正骨医院的院长,又是正骨学校的校长,既是医院的医生,又是学校的教师,常常工作到深夜,天刚刚亮,就闻鸡起舞。他将自己毕生的知识,恨不得全部教给学生,他既管“三尺门里”,又管“三尺门外”,不顾80岁的高龄还到学生家里家访,不断通过信件指导学生解决疑难病症的处理方法。

迄今为国家培养出了平乐郭氏正骨医生2000余人,单单巾帼医生,就有600余人。

在医学、教育上卓有成就的爷爷,一直保留着平乐郭氏正骨的淳厚家风。他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不论是村里面修路,还是村里建校,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他都积极捐助。

他数十次地为贫困山区的群众,送医、送药,捐助资金、面粉,为山区学校捐助器材、设备,为县关工委捐助资金,支持困难学生学习,对于那些灾情严重的地区,还亲自前往送药、送钱、送物资。

这时的爷爷,心见天下众生,对于名利则是宠辱不惊。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爷爷完成了从大我走到无我的心路历程。

正如老子曾说过得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见了众生,便渐渐地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身外之物。

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持中守正,看淡身外事,方得从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