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红色国医,百年传承

时间:2023-07-01   访问量:57

微信图片_20240127153219.png

今天,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和支持,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为民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贯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

本文将为您讲述,那些发生在平乐正骨人身上的红色故事。

红色基因诞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乐郭氏正骨迅速汇入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1938年,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均甫、第六代传人郭勉斋加入中国共产党,郭均甫任中共平乐支部书记。纱厂建起后,平乐支部更名为“震华纱厂党支部”,成为区委活动的主要阵地。

1939年6月,经区委书记李进之介绍,纱厂与洛阳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1940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简称“洛八办”)建立业务关系。

1939秋,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对解放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时洛八办的一项迫切任务是向解放区购运军用物资,在这样的背景下,震华纱厂就成为重要的物资供应点之一。

1940年,郭均甫受组织委派,以平乐震华纱厂外事经理和骨伤科医生的双重身份赴上海,为八路军采购了大量的文具,如水笔、油印机、印制钞票的薄兴纸等,仅水笔一项,最多者的一次就购回了14400支。

1939年秋起到1942年6月,震华纱厂先后通过洛八办、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等,为解放区连续提供、采购物资达3年之久。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不仅为党组织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还为解放区解决了物资难题。

平乐郭氏正骨由此诞生红色基因。

在多难艰难的岁月里,震华纱厂以其突出的贡献,在孟津这块红色土地上铸起了一座永远值得后世敬仰的丰碑,在洛阳抗战史上写下来了光辉一页!


人间正道是沧桑

郭春园,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1956年参与筹建郑州市管城区联合医院,1974年参与创建郑州市骨科医院,1985年到深圳组建平乐骨伤科医院。他从医 60 余载,写出了两本专著创办3家医院,古稀之年献出 13 个祖传秘方,带出 197 名高徒。

人民日报赞其为“中华骨魂”、“苍生大医”。

他把“共产党员”小红牌佩戴胸前,高风亮节,淡泊名利,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的高贵品质。他被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一心为民的好医生”、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人民健康好卫士”、被广东省委追授“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郭春园始终保持我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郭春园家中,客厅里摆的不是沙发,而是一张木板床。这是他为随时找到家里来的患者准备的,不管患者是一身泥,还是一身土,甚至身上是血,郭春园的家门都时刻为患者敞开。平时,不管在休息还是吃饭,只要有患者前来,他都会立即放下碗筷,或从床上起来,招手让患者进来。他自己睡的那张小床,就是患者的诊疗床。

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继任院长黄明臣看来,这些事若不是与郭春园亲自共事,亲眼所见,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郭春园一辈子都没坐过飞机,没出过国,没用过手机。30 年前的皮箱,15 年前的冰箱,在他去世前一直在使用。后来他才知道,老院长有时也会改善伙食,那就是到医院旁边的小饭馆,喝碗家乡的羊肉汤。

郭春园也买过房,在2001 年,他觉得身体日渐虚弱,为了让老伴有个住的地方才买下的。可是,30 万元的房贷,他真的拿不出来,便只好到银行去办理按揭贷款。


去世前,他多次住院,又多次吵着要出院。不能给人看病,他忍受不了;住院花那么多钱,他也觉得心疼。就是这样,他也不把钱“当回事”,住院期间,他先后收到48800 元的慰问金,他一分也没动,全部交到医院财务,以作为特困患者的救助金。


2005 年2月26日郭春园去世,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全国卫生系统向他学习。

苍生大医死而后已,中华骨魂彪炳史册。


受党感召,为人民服务

1942年日寇发动中条山战役,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受中共洛阳县委书记吴芝圃之邀,前往新安前线救治抗日将士,一路上他面临着许多危险和困难:空袭、轰炸、检查站、土匪和恶劣的天气。

在前线,他根据伤员情况配制中药,煎制好药汤帮助伤员灌服下去。经过认真调治伤员们转危为安,精心调养后又重返战场杀敌立功去了,郭宗正也因此受到第一战区司的通报嘉奖。

1956年,毛主席勉励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同年,郭宗正追随三娘高云峰创建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今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1988年,在党的关怀和帮助下郭宗正创办了洛阳平乐正骨学校,他将自己毕生的知识,恨不得全部教给学生,迄今近20年时间,洛阳平乐正骨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平乐郭氏正骨医生2000于人,单单巾帼医生,就有600余人。

郭宗正曾说道:“为人民服务并不仅仅是从我出发,去贡献个人的力量来服务人民,这只是基础;同样重要的是也要考虑动员更多的力量来作为人民服务的事。因为个人的力量很小,要团结身边能团结的人一起去为人民服务才能汇聚更大的力量。

在心存高远地考虑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和关心到我们身边的同志,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让他们看到成绩,要让他们看到光明,要让他们提高勇气,愿意跟着我们一起为人民服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郭芫沅第一反应是:灾区此刻一定需要骨科医生,我要到灾区去。于是,她立即备好药品、物资、人员、车辆等,获中国红十字会批准后,连夜带着“平乐正骨医疗救助队”,赶赴汶川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地区救人。

郭芫沅团队与人民子弟兵共同冲在最前线,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扒出的人,先交给她们处理。面对骨头严重变形的伤者,郭芫沅有条不紊地清洗、消毒、包扎、正骨、接骨,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吞几口冷食,3天3夜不合眼。先后救助伤员200多例,同时向绵阳红十字会捐赠价值5万元医疗器材、“郭氏驱瘟汤”秘方及相关中药3000多包,预防大灾之后瘟疫发生。

2009年12月,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郭芫沅作为民盟盟员,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亲切接见。张梅颖挥笔为郭芫沅题诗:“名门出新秀,大医有真传,厚积三尺冰,非是一日寒”。

从平乐正骨正元堂创办至今,郭芫沅将每年的8月定为“拥军月”、9月定为“尊师月”,在这期间到正元堂治病的现、退役军人,在岗和离职教师,均享受大幅治疗费用减免。

郭芫沅将“为人民服务”与“仁心仁术”的理念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里,让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叠加,造就了新一代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

2021年,平乐正骨正元堂里成立了洛阳市瀍河区“新联会实践创新基地”。在市委统战部的正确指导下,不断精心组织开展红色教育、献爱心、社会公益、非遗传承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新一代平乐正骨人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瀍河区新联会要做到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有效开展活动,共建携手奋进的良好组织平台。以“新”字当头,成为一支政治坚定、让党放心的新队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为全旗的中心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红色精神 代代传

在平乐郭氏正骨230年发展史上,红色精神与郭氏正骨人共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这些传人们用令人感奋的红色故事和最刻骨铭心的奋斗历程,践行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平乐正骨人不仅从中医行业走来,也从烽火记忆中走来,他们用实际行将爱国热情、民族精神镌刻着进八代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传承祖国中医药文化永不枯竭的滋养源泉。我们要把这些感人的事迹和精神保护好、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继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为崭新的奋斗征程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