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文化里的正骨人:何为富贵?

时间:2023-07-10   访问量:40

自古医出于儒,医儒相通,中医与儒家有着共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传统。平乐郭氏正骨创始人郭祥泰认为:“医乃仁术,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治理朝政,可平天下;以仁爱之心救人,解民倒悬。”

二百三十年来,一代代的平乐郭氏正骨人,沿着先祖祥泰公开创的正骨之路,践行着儒家道统的仁心、仁术,以其精湛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传承着平乐郭氏正骨儒医和儒者的风范。

今天我们将开启《文化里的正骨人》栏目,欢迎关注!

何为富贵?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认为:财富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是君子就不会接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对于人人所厌恶的贫困和卑贱,如果是使用不正当的途径摆脱,例如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是君子也不会这么做。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仁之人怎么可能成名呢?在孔子看来,“仁”是君子最重要的东西,君子会时刻守护好它。“仁”是比名利、财富、地位更重要,哪怕在吃饭之间也不会丢弃它;哪怕在匆忙紧急的情况下,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弃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每个人都有对富贵的看法,通常来说,富贵多指财富、地位。

财多者,富也;权重者,贵也。

而大众对金钱财富的追求尤其明显,毕竟金钱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哪怕是行军打仗,也要“粮草先行”。

那么,平乐郭氏正骨人理解的富贵,与大众有什么区别呢?

在二百三十年的沧桑中,平乐正骨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断的接触疾病,帮助病人。历代传人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并不是创造了多少财富,实现了多高的地位,而是帮助了多少人解除病痛。

一起看看平乐正骨先贤们的事迹:

第二代传人郭树信,每天跑几十里山路,为鳏寡孤独治病,送药送钱并赠送饭食,后将他们集中收养,并为他们养老送终。

第三代传人郭贯田,为河南知府文悌医其子,痊愈后,文悌以两千金为其祝寿。贯田公推却不掉,遂将其买成粮食,开设粥棚,赈济灾民,使“河洛一带,三年无出饿殍。”

第四代传人郭聘三,“以活人为世,以活人为心,其居心厚,其操心洁,间以义物赠之,未曾不裁酌以义守,若与金钱则却之,无吝啬。”

第四代传人郭九三,“眼无贫富,心无恩仇,唯有病人。”一窃贼寅夜人郭家大院,奔逃时堕人枯井之中,腿被摔断。邻里有主张捆绑起来,有主张吊在大槐树上,还有主张拖至官府,独九三公主张先医好其伤再做处理。“父(贯田)欣然,嘉许之,时人称赞说:‘仁矣哉九三’”。

第五代传人郭灿若,给人看病从不收礼。然,一个穷苦老人,为报答他的救治之恩,从几十里外送来一只用高粱杆编制的蝈蝈笼子,他欣然收下,说道:“这个笼子里装的,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第五代传人高云峰,特殊时期被管制劳动,当她看到一农民摔断胳膊,立刻为其手法复位,拆掉扫把上的竹竿当夹板,撕下衣襟做绷带,当即给予救治。批斗会上有人质问她:“你为什么故意破坏集体财产?”她回答说:“我只想到了救人,没有考虑别的。”为此她多次遭到批斗,到死也没有为此而后悔。

第五代传人郭春园,郑州的家里,一张木板床让客厅显得不伦不类,但他不允许任何人挪动一下,因为这是他专门为随时找到家里来的病人准备的。不管认识与否,不管是一身土,一身泥,还是一身血,他的家门都一直向病人开着。

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几十年如一日,忘不了边缘山区的孩子们上不起学,每年都要亲自给他们送去文具、衣物、学费和书费。2008 年四川地震,年届百岁的他,立刻召集孙女和孙子,组成救援医疗队,带上救援物品,赶赴四川……

第六代传人郭维淮,热忱为患者服务,致力于科研工作,成绩卓著,受到党和人民的爱戴,先后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中医药界第一个“白求恩奖章”,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平乐正骨人使命就是与病魔打交道,从魔中夺人,所以平乐正骨人的富贵自然在病魔中求。与魔鬼作斗争的人,心中必定不能有魔,内存满满正气,邪魔才不相干。

而且,赠人富贵比自求富贵更有意义,平乐正骨人不会盼望人家生病,一流的平乐正骨人是能够帮助大众预防疾病的,所谓“上工治未病”。

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郭芫沅,坚持“公益三伏贴”活动十余年,就是让参与的百姓学习并懂得“自医”能力,实现“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的目标。一名合格的平乐正骨人,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行动,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传统方法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

孔子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意思是对道“一以贯之”;平乐正骨人心中常怀“大富贵”,所以才能够践行仁心仁术,才能够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