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文化里的正骨人07:夫妻,同心

时间:2023-08-22   访问量:90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造地设、天生一对,那些令人羡慕的两情相悦,不过是两个人共同磨合、经营的结果。

今天,七夕。

和大家分享一些平乐正骨人的同心往事。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灿若在与妻子高爱珍结婚五年左右,患上了“鼓证”(肝硬化),经多方医治见效甚微,身体每况愈下。

病中的郭灿若,一直在为平乐郭氏正骨法传承下去的事情而忧心,这是他的心愿和责任,他需要找人来替他完成,但那时他的孩子才两岁。

高爱珍最了解自己的丈夫,她大胆地对郭灿若提出:自己要学习正骨。理由是学会了可以替他独当一面,今后还能教儿子学正骨。

郭灿若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传男不传女”是郭家的祖训,更别说是郭家的媳妇了。

高爱珍也不强求,她让丈夫好好考虑一下。

夜深人静,郭灿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觉得媳妇的话不无道理,这恐怕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后继有人和祖宗规矩相比,当然是前者更为重要,先教会自己的媳妇,再让她当个二传手,这样儿子不就能顺利继承祖业了吗,老郭家的正骨绝技绝不能在他这一门失传。

“让别人骂去吧!”权衡利弊之后的郭灿若打定主意要教媳妇学正骨了。

“跟我学正骨,她要面临多么大的压力啊!”郭灿若不由得佩服起妻子高爱珍的勇气来。

郭灿若是个有文化的中医先生,媳妇要行医,他便给媳妇改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高云峰。

郭灿若哪里知道,就是这个高云峰,在新中国的中医正骨史上写下了多么光辉灿烂的一页。

时间是一个轮回,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传承。

从青春年少,到迟迟暮年,高云峰早已把郭灿若的信仰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即使斯人已逝,这份信念也依然支撑着她,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自此,中国医学史上多了一位女郎中,她“挂帅三军”,创办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分院正骨研究所(即洛阳正骨研究所),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中医骨伤医学的栋梁之才。

勇敢闯荡自我,并让爱情在自我成长中更新迭代,或许这就是郭灿若与高云峰爱情、婚姻长久的秘诀吧。



有人曾说:真正成熟的爱情观,是彼此有相濡以沫的坚定。

的确,真正的爱是和身边的那个人,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被誉为“神州天医”、郭氏正骨“集大成者”的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不仅拥有着辉煌的医生生涯,更是在1988年退休后创办了平乐正骨学校、平乐正骨医院,为国家培养了近6万名骨科医生。

在这些背后,站立着一位中国传统式的贤德妻子—李秀珍女士。

看着每天忙碌的郭宗正,李秀珍总是默默无语,无声无息地支持着郭宗正的正骨、教育事业。李秀珍年长郭老一岁,两人数十年比翼连理,相互照顾,相互体贴,相濡以沫。

每逢等到劳累一天的郭老先生进入梦乡的时候,老伴悄悄地在为郭老操劳着,她将自己为丈夫洗好的衣服放在床前的椅背上,一点也不惊扰他的甜梦。

难怪宗正老先生说:"我从来就不知道衣服是什么时候换上的!"

早上上班时,老伴用手巾包好自己为老先生烙的油馍,按时递送到郭宗正老先生的手中,让郭校长带着吃;

郭老先生每逢生日或者有朋友聚会时,老太太总是忙前忙后,做菜烧汤,端碗拿碟,忙得不亦乐乎,老先生上课或者坐诊的时候,老太太静静地看着丈夫忙碌,享受着老夫老妻和睦的愉悦……

最好的爱情,经得起风雨,守得住平凡。

只有一起看过世间百态,两颗心始终疼爱、包容、体贴着对方,才能确保几十年的爱情稳如泰山。

那一年,90岁的李秀珍患上了脑溢血,住进了洛阳第一人民医院,90岁的郭宗正每天都要忙完工作从平乐镇赶过来,去看望一下住院的老伴。甚至中间有一次从三门峡出差回来,连家还没顾得上回,就直接到医院看望老太太了。

他是真不怕麻烦啊!

30里的路程,90岁的郭宗正愣是一天跑两趟,每次见面,他都深情拉着老伴的手,传递着他对于老伴深厚的真挚感情。

老伴在医院里治病期间,医院大夫用西药治疗,郭老用中药调理,一、两个月的时间,老人家竟然奇迹般地给康复了。

爱情里的两人,会面对太多未知的困苦,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一起面对、携手同行,这样的爱情也会刻骨铭心。

爱情,这个横贯我们一生的主题,却是苦难、幸福、快乐、悲伤组合成的综合体,它如同一件文物,本身就代表着背后形形色色的故事。

这是一段80年的婚姻啊!

80年,跨越了两个世纪;80年,历经了几个朝代;80年,比常人的生命都长;80年,老俩相互照应,相互体贴。

谁不渴望相爱能够天长地久?谁不向往相爱一辈子到白头?爱一时容易,爱一辈子却真不容易。

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夫妻之间彼此治愈,相互取暖,便觉得人生的风雨都不足畏惧。

一句“ 我都在 ”,胜过无数句 “ 我爱你 ”。

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启明路南段,毗邻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旁边,有一座两层仿古门楼,斗拱翘檐,气势不凡,一楼正门挂着“郭氏正元堂”牌匾,二楼高悬“平乐正骨”招牌。

走进郭氏正元堂里面,同样古色古香,楼体进深较长,颇为宽敞,整体仿古风格与色调给人们带来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这宏伟的布局与用心的设计,凝聚着杨驭世老师的心血。

这里,也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承人郭芫沅的门诊部。

这里,还是“河南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非遗传习示范展示馆”平乐正骨博物馆以及洛阳平乐正骨文化研究院所在地。

很多年以前,在离这里不远的新建小学门口,一间几十平米的普通门面房被郭芫沅和杨驭世夫妇租赁下来了。

那是平乐郭氏正元堂开始的地方。员工只有两个人,医生郭芫沅,导医杨驭世。

每当谈起那段往事,杨老师总是笑着说:“那时候我就站在门口,见有病号进来了,我就给他介绍郭老师,介绍平乐正骨,不忙的时候,我还拿着传单到街上发发广告。”

从小小的门面房,到如今的平乐郭氏正元堂,背后是郭老师和杨老师彼此扶持、用心经营的婚姻,是他们共同经历的那些人生大事。

关于二位眷侣奋斗的辛酸史,我在此不赘述,毕竟他们已经可以笑着对我们说起当年的往事。

这几年,我时常有幸聆听郭老师和杨老师的教诲,也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他们两个人给我的感觉,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相处模式,亲密又不失独立,有分寸感又不妨碍彼此携手共同成长。

能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是生病时接过来的那一杯温水,是委屈难过时杨老师的一个拥抱,又或是郭老师辛苦下班后回到家,彼此间无需多言的微笑。

这是一段共同成长,互相兜底的感情,不但会让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会让人生变得丰盈回味无穷。

彼此独立,不把所有焦点放在对方身上,不放弃自己的成长和目标。

但在关键的时候,却会以最有分寸感的方式出现,给予对方关爱和依靠,为爱人遮风挡雨。

夫妻,同心。